查看原文
其他

允许自己「做不到」,为什么这么难?

无限延伸的三角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12-20

#臣妾做不到#

前几天,在知乎逛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。

问的是:“我知道每个人最终都应该去面对自己人生的困难与坎坷,但是我真的有做不到的事情……我真的做不到的事情,我的逃避可以被允许吗?”

提问者很诚实,承认了自己的“做不到”。

评论里倒有不少人劝他,“逃得过一时,逃不过一世。好比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,该面对还是要面对。”

挺刚的。不过这个话题,倒也让我联想到身边的几个朋友。

朋友A,微胖。她一直想瘦个20斤,然后去相亲。她努力了很多年。比如,试过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,吃瘦身粉,不吃晚饭等花样百出的方法。但钱花了不少,罪也没少受,体重却稳如泰山。所以,她还是一直没有去相亲。还是一直在减肥。

朋友B,一直想考公务员。连续考了两年都没上岸。第三年,他豁出去了,把几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报了巨额的培训班。但这一年,他还是连面试的线都没达到。再后来,听说他把手头的工作都辞了,决定一门心思复习再考,直到有一天考上为止。  

在很多人眼里,无论是A还是B都很“励志”。因为他们有条件上,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。但,我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:

A因为减肥,常年不规律吃饭,得了严重的肠胃病。

B为考公务员,花光了所有的积蓄,甚至还借了不少钱,连女友都分手了。

不禁令人深思。人生在世,我们难免会如那位知乎网友所说,遇到一些“做不到”的事。

但是,如果真的已经很努力了,为何你不允许自己“做不到”呢?

为何你不允许自己“做不到”?

接下来,我将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这个现象。

 一是羞耻感 

我曾跟朋友A聊过她减肥这件事。她告诉我,想要瘦下来,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好好相亲。

“为什么现在不能去,有很多可爱的男孩子啊,为什么要让他们等呢?” 我开她玩笑。

A坚定地驳斥我,“瘦不下来,怎么配去相亲?与其到时候被人嫌弃,还不如早点有自知之明。” 

说实话,我觉得挺奇怪的。凭心而论,她虽然不算骨感美人,但也绝不是胖到离谱。而且,带着一丝肉感的她,很像一只可爱的小熊,让人想亲近抱抱。她为何在这20斤上这么用力呢?

后来,我才知道A的母亲对女儿的体型非常在意,常常“激励”她,“少吃点,这么胖,不然以后没人要了。”“我和你爸都不胖,你咋就没遗传到我们呢?”

所以,“瘦不下来”这件事,在A的内心深处可能激发起了强烈的羞耻感。

如果我们对“做不到”的感受是羞耻的话,就会极力地去避免自己感受“做不到”。

于是,你会极力地要求自己自律,要求自己强大,要求自己上进。

在你的眼里,你感觉到别人都可以做到,为什么自己就不行?

越是这样,你越是痛恨自己的懒散,厌恶自己的无能,轻视自己的弱小。

这就进入了一个滚雪球状态。也许你感觉到越来越累,但是却也感到更加无力和匮乏。

而再往深层走一步,这份羞耻感也许不仅仅局限于做事上的挫败感。对经历者和体验者来说,那还意味着“是自己不够好”。

你也许觉得自己不配被爱,不值得被珍视对待,生而为人,却像一只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,把自己和整个世界都隔离开来。

而说到底,这可能是源于在成长过程中,没有得到来自于父母处比较好的镜映,可以建立起一个自我接纳、自我欣赏的自体结构。

所以,在外在事件上的挫败感,会比较容易激发起内心深处的低价值感和羞耻感
而这样强烈的羞耻感,足以摧毁一个人。


 二是失控感 

我一度很喜欢Keep这个APP的宣传语,“自律给我自由。”

的确,自律这个词让人很有安全感。

它也许是365天每日不落的背单词,也许是每个月坚持看掉的五本书,也许是每天1小时训练留下的马甲线。

它与一个可靠的,可预期的美好未来相关。

文中开头那个考公务员的朋友B,就是自律信念的高度信奉者。所以,他可以做到每天12小时地看书,做题,不社交,并坚持了一年半载。

我佩服他的毅力,同时也有所疑问:那就是如果一直考到35岁他还是没有上岸,那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?

“我会感觉到一种很深的失控感。” 很久以后,他这样回答我。

这句话很有感觉。他那种憋足了一股劲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背后,是想要用力地抓住一些东西,来获得自身的稳定和安全感,来防御突如其来的变化。

的确,这个世界并不是单一的线条和逻辑,而是充斥着无尽的变数。

热恋的情感也许会变淡,忠诚的伴侣也许会出轨,辛苦工作多年的公司也许突然有一天倒闭,昨天还把酒言欢的挚友也许突然会离开,更别提突然的台风、洪水、疫情等天灾人祸。

这些变数与我们紧紧相连,牵扯着最深的喜怒哀乐,令我们感到失控,感到恐惧。

面对这份失控和恐惧,如果可以允许自己接纳,去感知去体会,那么你会慢慢地去拥抱这份失序,这份变化,甚至会去创造变化。

就像我曾经询问一个朋友“你如何保持自律”时,她轻描淡写地回答道,“做得到当然有好处,如果实在做不到,也没损失啊。”

这份自律带着松弛,让她轻轻松松成为人生赢家。

但有些朋友却无法面对这份失控。这可能和他内心的全能自恋有关,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完成,所有的需要都能被满足。

为了防御这种自恋的破碎,他们通常会采取的防御方式是付诸行动,就像那位朋友B一样,一旦设定目标就绝不允许自己“做不到”。

在这份僵硬紧绷的“不允许”里,他似乎感知到自身的一些控制感和力量感。

但是,这种力量感就像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楼一样,气温一高也就散化得无影无踪了。

 三是焦虑感 

还有一种不允许,跟焦虑感有关。

面对人生很多的“做不到”,有网友这样说:

  • “做不到也得做到啊,不勇敢生活的话只会越来越艰难。”

  • “逃避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困住你,限制住你,还会放大问题的麻烦性质。”

  • “如果做不到这件事我就亏了!就损失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好机会。”


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,你也许了解到小王12岁一年能写5000首诗,小许14岁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,小罗90后已经是年轻的区委书记。

所有人都如滚滚大潮,向着“成功”“成就”奔腾而去。

你似乎也被卷进了这样单一的以效率、结果为判断标准的“工具理性”价值取向里。

如果不成功,就会被人看不起,会无法在社会立足。

与此同时,你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激烈竞争,感受到资源和机会的有限,感受到发展的不平衡。

内心的焦虑如杂草丛生,并且外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声音:“我一定要做到!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!不然,我就会有所损失,事情会越来越糟。” 

所以,你甚至不需父母、师长、伴侣拿着棍棒督促“快跑啊”,自身就会不断地给自我加压,以增加竞争力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你也让渡了自身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权。

那就是,无论事情是否真正艰难,自身是否足够努力,你都不允许自己“做不到”。

因为你的个体自我被镶嵌进了整个群体中,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内卷和泛化性的焦虑里。


在间隔年的时候,我曾经独自去了欧洲。有一天傍晚,在古罗马的广场的中心,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字母“LOSER”(失败者)。

它们屹立在断壁残垣间,孤寂得像一根最后挺立的脊梁,唯有夕阳在上面拖出一道暗影。

说实话,我从未在任何一个其它的国家,看到有人可以这样堂而皇之地呈现失败。

而这份坦然和从容,却令人肃然起敬。

因为,那也许暗示着曾经骄傲的古罗马帝国,终于可以松弛地接纳自身的失败。那从中,我们是否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?

作为一个人,我们当然可以向前奔跑,带着赤子的骄傲,坚持到底去看到生命的闪耀。

但奔跑的同时,是否也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个空间,去允许自己“竭尽全力后的做不到”呢?

比如,允许自己看到“做不到”所带来的羞耻感。

可以试着去拥抱那个自己,那个一直以来活得“像个乞丐”,充满低自尊的自己。

同时也可以做一个澄清,一件事情上的挫败是否可以直接归因为“自身不够好”?

这份羞耻感到底是来源于现在,还是来源于过往?也许会有答案。

允许自己看到“做不到”所带来的失控感。

试着去觉察外在的变化,去感知自身在里面的体验。

有意识地在僵硬的“掌控”中,带入一点点柔性的,松弛的力量,比如告诉自己,“做不到也没关系”。

而这份松弛,也会让我们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的变化和无序。

允许自己看到“做不到”所带来的焦虑感。

  • 试着去辨析,这些焦虑到底是来源于个人,还是来源于群体;

  • 试着去了解,这份无法允许的“做不到”,究竟是来源于内心源源不竭的渴求,还是来源于群体性的焦虑内卷?

  • 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,并为此负责,也许你会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。


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·摩尔所说,“我们想象着自己像建造中的摩天大厦直冲云霄,而不是像毛毛虫蜕变为蝴蝶。”

允许自己慢慢来,而这份允许,不仅不会损害我们的自律,反而会这份坚持更加的有弹性、更加的有效率。


红舞鞋:欲望的诅咒

2021-08-07

国内首档离婚综艺令人窒息:我们是如何亲手杀死婚姻的?

2021-08-06

赏鉴辣目洋子:普通女人如何变自信?

2021-08-05

面对爱“泼冷水”的家人,该怎么办?

2021-08-05

多少「中国式家庭」,一张床上睡着一个家族群?

2021-08-04

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服务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